“成为偶像的目的
就是要更好地消除年轻人人对偶像的盲从”
在第三届世界顶尖科学家平台上
“人民英雄”钟南山院士
一句掷地有声的话瞬间冲上热搜
从《战狼》《红海行动》
到《八佰》《金刚川》
一部部史诗级的爱国主义大片
让一个个忠于国家、无私无畏的英雄
成了孩子们心目中真的的偶像与榜样
你知不知道?
在上海,有一批以英雄命名的学校
这类闪亮的名字在校园熠熠发光
勉励孩子们从小崇敬英雄、学习英雄
* 介绍顺序不分先后
以英雄黄继光命名
1898年,英国伦敦会在沪创办麦伦书院,后更名麦伦中学。学校早在1930年代便拥有理化生实验室、室内体育馆、网球场等先进设施,提出“学生之学业成绩、操行成绩、课外活动三者均能及格者始得毕业或升级”的需要,并形成深厚的爱国传统。
1953年,麦伦中学改为公立,为纪念在抗美援朝战争中舍身堵枪眼、以血肉之躯为战友开辟前进道路的特级战斗英雄黄继光,更名为上海继光中学。
▲ 继光高级中学校内建有黄继光雕像
学校于1954年被列为上海首批10所重点中学之一,1959年被定为虹口区重点中学。新世纪初高中离别后,形成上海继光高级中学、上海继光初级中学两所以英雄命名的中学。
“丰碑长在,英魂永存。在血与火的交融中,他的身躯愈发高大。”每年清明,学校都会在校内的虹口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黄继光广场前组织纪念活动,勉励学子铭记历史、承担责任。
▲ 日前,学校组织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系列活动
以英雄邱少云命名

1952年十月12日,一发燃烧弹落在了正在敌军阵地前沿的草丛中潜伏的志愿军战士邱少云身边。他为了不暴露目的,任凭烈火日渐吞噬全身,直至壮烈牺牲,被追授为中国人民志愿军一级战斗英雄。
1958年,在上海杨浦区,为纪念这位“烈火烧身岿然不动”的英雄,上海华侨中学更名为上海少云中学。
▲ 少云中学师生向英雄雕像敬献花篮
2009年,学校成为杨浦区首批实验性示范性高中。今年,杨浦区教育局提出依托上海理工大学把少云中学办成以新工科为特点的大学附属高中、将少云中学更名为“上海理工大学附属少云中学”的设想,学校有望开启进步新征途。
少云中学提炼出“爱国情怀、坚韧意志”的少云精神内涵,建有邱少云烈士雕像和纪念室,学生们在这里聆听英雄事迹、传承红色基因。
以英雄谢晋元命名
1956年,学校更名陕北中学,两年后迁入东新路341号校址。1984年,恢复晋元中学校名。1999年,作为全市11所现代化高标准寄宿制高中之一,在万里住宅区异地重建,定名上海晋元高级中学。
2002年,初创不久的万里学校由晋元高级中学承办,更名为上海晋元高级中学附属学校,简称晋元附校。自此,上海有了第二所以英雄谢晋元命名的学校。经过二十年的进步,晋元附校现已成为一所拥有三个校区、3000多名学生的大型优质公办九年一贯制学校。
晋元学子崇敬英雄、学习英雄。学校师生不只每年组织校内纪念活动,前往宋庆龄陵园内的谢晋元将军墓祭扫,往年暑假还会赴谢晋元将军的家乡广东拓展“追寻将军足迹”研学考察活动。
以英雄陈化成命名
1992年,为纪念血战吴淞口的民族英雄陈化成为国捐躯150周年,宝山区宝林六村一所公建配套学校被命名为上海化成中学。
1997年,学校与原行知中学初中部合并,转制设立上海行知二中。2019年起增设小学部,更名为上海民办行知二中实验学校。原化成中学现址为宝山区教育学院实验学校。
以英雄杨靖宇命名

1995年,为纪念抗日战争胜利50周年,坐落于靖宇南路上的靖南中学以抗日民族英雄、东北抗日联军主要点导人杨靖宇命名,更名为上海靖宇中学。
1999年,学校更名为杨浦区教师进修学院附属学校。2002年,与原江浦中学合并,更名为杨浦区教师进修学院附属中学。
2006年,上国外国语大学附属双语学校迁入原靖宇中学校址。学校将1993年竖立的杨靖宇将军雕像重新修缮,每年组织清明祭扫活动。

▲ 杨浦区中小学生代表向烈士雕像敬献花篮
以英雄董存瑞命名
1958年,虹口区四川中学高中部迁入葑溪乡(今宝山区大场镇境内),与当地初中合并,以解放战争时期舍身炸碉堡、在牺牲前高喊“为了新中国,前进”的战斗英雄董存瑞命名,上海存瑞中学由此诞生。
2009年,学校与原祁连二小合并重组为九年一贯制学校,由上海大学冠名,更名为上海大学附属学校。
以英雄王孝和命名
1948年4月21日,能讲一口流利英文的美商上海电力公司工人、24岁的地下党员王孝和,因叛徒出卖遭逮捕,同年9月30日英勇就义。他牺牲时,大女儿只有2岁,距小女儿出生还有21天。他的小女儿王佩民在《朗读者》节目中讲述这段往事的时候,让无数观众泪目。
距王孝和烈士过去战斗过的杨树浦发电厂不远,有一所意大利教会创办的斯高学院。1951年,这所学校更名为上海建设中学。1958年,学校初高中分设,初中部为纪念王孝和烈士而起名字上海孝和中学。1960年,初高中合并,仍以孝和中学为名,被列为杨浦区重点中学。1967年,改回建设中学校名。2007年,更名为上海财经大学附属中学。
以英雄龚氏三兄弟命名
1937年,抗日战争全方位爆发,崇明新河镇的龚氏三兄弟——龚兆奇、龚兆林和龚兆智相继参军抗日,全部在战斗中壮烈牺牲或因公殉难。新中国成立后,崇明县委、县政府追授龚氏兄弟“一门三烈士”称号,大家将他们生的地方改名三烈乡(今新河镇三烈村),把乡里的中学定名为三烈中学。
诞生于1958年的这所民办农村中学,有着“拼搏奋斗,追求卓越”的光荣传统。上世纪80年代,学校教育教学成绩突出,施永新、宋林飞、董耀棠等一批有影响力的特级教师、特级校长都曾在这里任教。劳动模范施永新老师回忆,当时自己一周最多要上28节课,但没一个老师叫苦。
▲ 三烈中学校园内的龚氏三兄弟塑像
“校名取义有由来,三烈精神励后人。”建校50周年之际,三烈士塑像在校内落成,他们的英勇事迹将勉励师生不忘初心、继续奋斗。
英雄的形象从未远去
英雄的精神永不过时
(图文来自互联网,侵权删)